35年「與病共存」 現今防疫借鏡

 

 

60歲左右事業有成的董事長老病患,日前他來曹賜斌整形外科,尋求曹院長的協助,期能為他指點治療迷津。

 

這位患者的開場白竟然是:

「曹院長,35年前我是你在高雄長庚醫院的病患,當時聽你一句話受用至今,非常感謝你。現因它嚴重復發且後遺症困擾大,不得不再來找你」,請您再幫助我。

 

 

曹院長望著那面孔似曾相識,但從他左額頭、眼皮、耳朵長滿著巨大鼓起的動靜脈性血管瘤,瞬間即回憶起這位印象深刻的老病患。

 

他是1986年,曹賜斌醫師從台北長庚醫院,受命南下至剛成立的高雄長庚醫院、開創整形外科科務的第一年,所碰到的巨大挑戰案例。

 

這位男患者前來就診時,長在左臉部的巨大動靜脈血管瘤若不去除,將來會導致心臟衰竭而死;且鼓起之動靜脈血管若不慎外傷刮破,會造成大出血,它猶如一顆不定時炸彈般,隨時會發生危險。

 

當年曹醫師年輕氣盛,勇於接受這個棘手個案,於是費盡全身力氣醫治此病,包括術前照會腦外科、眼科醫師,請X光科醫師做血管攝影,麻醉科醫師做低血壓麻醉,且醫院備血數千CC應戰。

 

拆解血管瘤炸彈 過程有驚無險

 

曹院長回憶起當年的手術過程,先以如同開腦般切開及掀起額頭頭皮,由內層向外尋找並結紥進出腫瘤的所有動靜脈,再小心翼翼的防止血管瘤割破出血,逐步切除大部分血管瘤本體。在兩位住院醫師助手協助下,歷經6~7個小時才完成這項艱鉅的任務。

 

患者在手術後,經適量壓迫包紥,以及在病房持續密切觀察有否出血周遭組織血液循環有否暢通,以免出現組織缺血壞死後遺症發生。所幸平安渡過危險期,有驚無險地拆解此血管瘤炸彈,解除危機,病患在住院數天後感激出院。

 

35年後病情復發 診所再相逢

 

「你當時跟我說,它會再復發,但只要不危及生命及器官功能,則要與它和平共存,不要企圖去清除它這句話我一直記住到現在,非常受用。」他看著曹院長想不起那句話的神態,主動說出謎底。

 

「但今天再來找你,是因為它已逐漸復發,長大到遮住我左眼球部分視線,且腫瘤處破皮流血頻繁度,已高到快無法承受,所以再來拜託你指點治療迷津。」

 

面對這位30多年醫病情緣的忠誠病患,曹院長立即全力處理,最後協助他轉介至台灣血管瘤治療權威之外科啟蒙恩師院所就醫,並請高雄長庚提供其病歷資料檔案協助。

 

無獨有偶 另一案例同樣「與病共存」

 

另有一位後頸肩處,有一個10多公分巨大深部脂肪瘤病患,30多年前亦來高雄長庚找曹醫師就醫求診,經曹醫師告知宜採取保守性觀察治療,與其和平共存,不要趕盡殺絕清除為要,病人聽信而離去。

 

此病患因其他緣由,與曹醫師日後成為朋友。日前見面時亦告訴他此腫瘤沒繼續長大,雖仍見凸起但至今無周遭壓迫神經及引發相關功能障礙,非常感謝曹醫生當時的那一句話,迄今受用平安至今。

 

防疫借鏡 鑑古知今

 

在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從2019年底至今,歐美國家政府已經轉念為「流感化」,讓百姓與病毒其共存,不再企圖「清零」趕盡殺絶,因而解封,經濟快速復甦,且死亡率並無增加。

 

此際,昔日30多年前兩位老病患帶來的「與病共存」共識,猶如一股歷史淸流,串連古今,成為現今台灣防疫借鏡~與疫共存。

 

曹賜斌醫師認為,防疫猶如治病與防洪,由清除轉為共存,由防堵轉為疏導,方能治本清源,兼顧經濟,長治久安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曹營報新知 的頭像
    曹營報新知

    曹營報新知

    曹營報新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